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医院新闻

严守安全红线 规范有限空间作业

、什么是有限空间?

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、进出口受限、自然通风不良、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。常见的有限空间包括:地下管道、污水池、化粪池储罐、反应釜、锅炉地下室、隧道、涵洞

、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风险

(一)中毒窒息有限空间内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(如硫化氢、一氧化碳),导致人员中毒或窒息。

(二)火灾爆炸:易燃易爆气体在有限空间内积聚,遇明火或静电可能引发爆炸。

(三)物理伤害:空间狭窄、湿滑,可能导致坠落、滑倒、机械伤害等。

(四)其他风险:如缺氧、高温、淹溺等。

我们应该怎么做?

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,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2025年3月1日,四川省正式施行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》

(一)作业前准备

1.风险辨识: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辨识,明确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。

2.通风检测: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,并使用专业设备检测氧气、有毒有害气体浓度,确保符合安全标准。

3.审批制度: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实行作业审批制度,未经批准不得作业。

(二)作业中管理

1.持证上岗: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。

2.防护装备: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,如防毒面具、安全带、安全绳等。

3.现场监护: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监护,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。

(三)应急救援

1.应急预案企业必须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,并定期组织演练。

2.救援设备:作业现场必须配备应急救援设备,如呼吸器、担架、急救箱等。

3.科学施救:发生事故时,必须采取科学施救措施,禁止盲目施救。

(四)责任落实

1.企业主体责任:企业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责任主体,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,落实安全措施。

2.监管责任: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,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。

四、有限空间作业“十不准”

未经风险辨识,不准作业。

未经通风检测,不准作业。

未经作业审批,不准作业。

未佩戴防护装备,不准作业。

无专人监护,不准作业。

未制定应急预案,不准作业。

未配备救援设备,不准作业。

未经培训合格,不准作业。

未设置警示标志,不准作业。

未落实安全责任,不准作业。

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关乎每一位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,也关乎企业的稳定发展。让我们共同遵守《四川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》,严格落实安全措施,杜绝事故发生,为叙州区妇幼保健院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!